隆冬時節,哈爾濱市阿城農場溫室內一派綠意盎然。農場職工小劉正在綠油油的烏塌菜地查看長勢,他笑著對記者說:“農場種植了烏塌菜、紫晶菜、羽衣甘藍等10余種特色反季果蔬,將陸續上市。”
據了解,阿城農場在今冬反季蔬菜種植上積極試種特色品種,搶占市場先機。
烏塌菜,嫩綠誘人。據農場技術員張曉東介紹,這種菜耐寒能力強、生長速度快,富含維生素C、鈣、鐵、鎂等元素,被稱為“維他命菜”,試種了4000余棵,目前長勢良好,1月間將陸續上市。
榆黃蘑也已進入成熟季。“榆黃蘑,味道鮮美、營養豐富,適合包餃子。”農場職工小劉介紹,野生榆黃蘑一般只產于夏季,今冬,農場嘗試種出菇快、生長期短、產量高的榆黃蘑,在去年10月初培育了23000余袋榆黃蘑菌,然后將菌袋移植到智能溫室種植,經過一番精心培育,正陸續采摘上市銷售,每斤估計能賣到10元錢。
粉紅色的西紅柿掛滿枝頭,為冬日農場增添了一抹亮色。據了解,農場種植了1200株反季草莓西紅柿,這個品種口感酸甜,營養豐富,目前接連成熟上市,能持續到2月初,總產量將達到2500斤。
冬季種植特色菜,如何確保長得好?
“我們投資270萬元新建了4棟智能溫室,每棟占地面積800平方米。”張曉東說,硬件過硬,為特色菜冬季生長提供了溫度保障。
記者在新建的溫室里,感受到了現代溫室農業的科技魅力。棚室架構采用雙膜雙被,起到了良好的保溫效果,為反季果蔬生長提供適宜的溫度。棚室內設置了納米儲能墻,采用納米涂層,有效把光能轉化成熱能,夜晚為果蔬生長提供增溫作用;智能監測系統,對果蔬生長環境濕度等進行控制調節;節能熱水箱,能夠進行水肥一體精準配比,為作物精準施肥、給水提供了保障。此外,棚室還設有生物質發酵增溫設備,開展秸稈微生物發酵,釋放熱能,為溫室增溫,進一步破解了冬季棚室低溫難題,發酵后的殘料還可作肥料。目前該農場這樣的智能溫室已達10棟,能夠滿足反季蔬菜生產需求。
“在果蔬種植中,我們采用大壟高臺、壟上覆膜、膜下滴灌等技術,有效提升地溫,提高土壤保墑、節水抗旱能力,同時抑制雜草生長,為反季蔬菜優質高產提供科技支撐。
在反季草莓智能溫室,一位農場職工正逐株查看草莓長勢,發現老葉、殘葉,立即用剪刀減掉,促進花芽分化,利于草莓果吸收土壤養分。據了解,該農場不斷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,加強作物巡視頻次,精心管護,確保果蔬健康生長,努力實現穩產增收。